原文服务方: 人民珠江       
摘要:
在对西南某水电工程坝址区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坝址区右岸中缓倾裂隙的基本特征,运用基于概率模型的迹长估计公式对中缓倾裂隙连通率进行计算,并对中缓倾裂隙连通率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①坝址区右岸发育的中缓倾裂隙,其走向及倾角的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②中缓倾裂隙的优势产状与河流的走向密切相关,由上游至下游,各平硐中缓倾裂隙的优势产状随河流岸坡的走向而变化,大致与河流走向平行或与河流走向成小角度相交;③中缓倾裂隙的连通率随高程的增长而增大,随着硐深的增加而减小,靠近坡体裂隙的连通率大于坡体深部裂隙的连通率;④采用H-H法和Laslett法对中缓倾裂隙的连通率进行计算,两种方法所计算的连通率总体相差不大,可以取两种方法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水电工程中缓倾裂隙连通率的取用值.
推荐文章
西南某水电站中缓倾裂隙特征及发育模式分析
中缓倾裂隙
多期次下切
间歇性快速下切
形成机制
发育模式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出线场边坡三维稳定分析
水电站
边坡稳定
强度折减法
错动带
缓倾错动带对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出线场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
白鹤滩水电站
边坡稳定
强度折减法,错动带
分析
小湾水电站右岸高边坡开挖技术及施工工艺
小湾电站
高边坡开挖
质量控制技术
施工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某水电站右岸中缓倾裂隙特征及连通率分析
来源期刊 人民珠江 学科
关键词 水电工程 中缓倾裂隙 连通率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基础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U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235.2018.08.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安杰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7 12 2.0 3.0
2 巫晨笛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电工程
中缓倾裂隙
连通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珠江
月刊
1001-9235
44-1037/TV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80号
198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34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4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