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能量捕获具有部署灵活和可持续供能的优点,已成为解决物联网中设备能量受限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基于能量捕获的多接入信道,能量捕获技术存在能量来源不稳定、存储设备容量有限等因素,因此采用基于超级电容和电池的混合储能结构.根据其信道的特点和能量捕获的随机特性,引入节点能量约束关系,提出了一种呈指数型下降(ETD)的近似最优能量分配策略对平均吞吐量进行分析,推导其上下界及其常数差值.最后利用平均吞吐量和信道容量的关系求得近似信道容量.实验分析了捕获能量、储能容量以及节点数目对多接入信道容量的影响,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节点采用电池作为单一储能单元,采用混合储能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节点的捕获能量数值,使其在信号的发送上采用多进制的传输方式,进而增大多接入信道的容量.
推荐文章
分布式Alamouti空时码的信道容量分析
信道容量
分布式空时码
中继
信道状态信息未知和已知的MIMO无线信道容量比较与分析
AWGN
CSI
MIMO
注水原理
自适应功率分配
平均分配
基于多面板天线的LOS信道容量分析
信道容量
多面板天线
球面波模型
平面波模型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分析
多入多出
信道容量
多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混合储能和能量捕获的多接入信道容量建模与分析
来源期刊 通信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物联网 能量捕获 混合储能 信道容量 能量分配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Ⅱ: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0-159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N925
字数 62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59/j.issn.1000-436x.20181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万良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303 3770 29.0 48.0
2 姚信威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30 138 7.0 10.0
3 王超超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5 24 4.0 4.0
4 章梦娜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物联网
能量捕获
混合储能
信道容量
能量分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通信学报
月刊
1000-436X
11-2102/TN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路11号邮电出版大厦8层
2-676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35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854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