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维管结构是植物的主要物质传输结构,对植物的光合积累、生长发育、适应变化、繁殖扩散等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温度是影响维管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但过去对温度如何影响植物维管结构的研究较少涉及湿地植物.本研究以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的滇西北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开顶式生长室( OTCs) 模拟大气增温系统,研究了其湖滨带优势植物杉叶藻( Hippuris vulgaris) 维管结构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对地上茎维管结构的影响较大,而对地下茎维管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大气增温显著增加了地上茎维管结构的导管和筛管数目、大小以及维管束大小,但对地上茎导管和筛管密度影响不大.与此相反,大气增温显著减小了地下茎导管和筛管大小,但这两个性状在两组增温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他地下茎维管结构性状对增温的响应不显著.年平均温度和日间平均温度是影响杉叶藻维管性状的主要因素,该两个温度变量与这些维管性状均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显著影响滇西北高原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维管结构的传输能力,且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生理功能的改变,进而促使植物适应增温环境.
推荐文章
纳帕海湖滨带优势植物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茎解剖结构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滇西北高原
大气增温
茎解剖结构
机械支撑能力
膨压
大气增温对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凋落物质量衰减的影响
大气增温
湖滨带植物
凋落物分解
滇西北高原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
纳帕海湿地
湖滨带
优势植物
生物量
凋落物分解
大气增温对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的光和CO2利用能力的影响
滇西北高原
大气增温
湖滨带优势植物
光合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西北纳帕海湖滨带优势植物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维管结构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来源期刊 生态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滇西北高原 大气增温 维管结构 传输能力
年,卷(期) 2018,(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11-2618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92/j.1000-4890.201809.02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0)
共引文献  (266)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8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5(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4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2(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3(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滇西北高原
大气增温
维管结构
传输能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0-4890
21-1148/Q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16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5
总下载数(次)
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