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揭示宁夏六盘山生态移民迁出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泾源县移民区6种人工混交林(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lol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旱柳Salix matsudana+刺槐+山杏Prunus armeniaca、油松+山杏、刺槐+山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油松+旱柳+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为对象,自然恢复为对照,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7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AWCD值以刺槐+山杏+紫花苜蓿模式为最高(0.94±0.44),青海云杉+油松+河北杨最低(0.26±0.18).(2)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对各碳源的利用状况有所差异,碳水化合物类是7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而其他化合物和胺类的利用较低.(3)7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刺槐+山杏+紫花苜蓿和油松+山杏混交林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Brilloui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模式(P<0.05).(4)PCA分析显示,PCA1和PCA2分别占总方差的36.54%和26.83%.刺槐+山杏+紫花苜蓿、油松+山杏、油松+旱柳+红豆草混交模式及自然恢复可利用碳源较多,旱柳+刺槐+山杏混交模式次之,青海云杉+油松+河北杨和刺槐+油松混交模式可利用碳源少.以上结果表明,人工林的不同混交模式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具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区内,刺槐+山杏+紫花苜蓿植被恢复模式较其他植被恢复模式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提高.
推荐文章
贺兰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贺兰山
海拔梯度
植被带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
磷脂脂肪酸甲酯法
六盘山生态移民迁出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TOPSIS综合评价
六盘山
生态移民迁出区
植被恢复模式
TOPSIS评价
猫儿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Biolog微平板技术
群落多样性
海拔
土壤微生物
六盘山生态移民迁出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移民迁出区
植被恢复
自然恢复
土壤酶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六盘山生态移民迁出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六盘山 生态移民迁出区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年,卷(期) 2018,(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3-2199
页数 7页 分类号 Q718.8|X171.4
字数 54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8.1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维江 宁夏大学土木学院 71 424 12.0 17.0
2 曹兵 宁夏大学农学院 119 952 15.0 24.0
3 杨君珑 宁夏大学农学院 22 112 5.0 10.0
4 李帆 宁夏大学农学院 8 19 3.0 4.0
5 刘小龙 宁夏大学农学院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9)
共引文献  (288)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7(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4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1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4(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六盘山
生态移民迁出区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