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前庭功能旋转实验对无体征眩晕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无体征或轻微体征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VAT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结果 颈性VEMP检测后,对照组中一共有28只耳出现异常,异常发生率为14%.观察组中一共有84只耳出现异常,异常发生率为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13、N23、P13~N23检测值分别为(12.74±0.53)ms、(22.29±3.87)ms、(22.34±2.17)mV,对照组患者P13、N23、P13~N23检测值分别为(17.68±2.07)ms、(27.06±2.82)ms、(27.73±3.29)mV.眼性VEMP检测后,对照组中一共有34只耳出现异常,异常发生率为17%.观察组中一共有80只耳出现异常,异常发生率为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P、N-P检测值分别为(10.02±0.65)ms、(15.73±0.61)ms、(3.21±3.13)mV,对照组患者N、P、N-P检测值分别为(11.09±0.84)ms、(17.11±1.04)ms、(2.02±1.57)mV.VNG检测后,观察组有36例出现异常,异常率为36%,对照组有15例出现异常,异常率为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T检测后,观察组半规管轻瘫指数阳性率为50%,对照组CP阳性率为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性VEMP检测、眼性VENP检测对眩晕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ABT检测能够分侧定位,结合VNG检测,能够很好的发挥VAT检测的目的,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