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减阻效果,对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C和非离子型聚合物PAM的纯溶液和混合溶液进行湍流减阻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C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非离子型PAM,混合溶液减阻的临界温度均相同但低于相应纯CTAC溶液的临界温度,而超过临界温度后混合溶液减阻能力的下降趋势更缓;各个温度下混合溶液的减阻稳定区和纯CTAC溶液基本一致,且减阻稳定区内的摩擦系数也都相同;在超过临界雷诺数的减阻破坏区,混合溶液减阻效果更好,且PAM浓度升高,溶液减阻能力增强.提出了表面活性剂胶束联结在聚合物长链上形成了内部交联密集、结构稳定的混合网状结构模型,应用此模型合理解释了CTAC溶液中加入非离子型PAM形成的混合溶液的湍流减阻现象.
推荐文章
粘度法研究接枝型高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剂
接枝型聚合物
粘度
相互作用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表面张力
电导率
可降解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生物降解
合成
表面活性剂湍流减阻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
湍流
流变学
传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聚合物相互作用减阻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减阻 混合网状结构模型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聚合物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0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8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进家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76 416 11.0 18.0
5 王青会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4 1.0 2.0
6 刘冬洁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4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减阻
混合网状结构模型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聚合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