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移动载荷法和移动质量法在求解挠度响应时的差异,利用移动载荷法和移动质量法分别建立龙门起重机主梁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主梁的动态响应,并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在小车运行速度加快、吊载质量增大的情况下,通过两种方法求取主梁的最大挠度,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龙门起重机而言,梁跨中的最大挠度并非发生在小车运动到跨中位置时,而是在跨中位置的前后;当小车运行速度加快、吊载质量增大时,通过两种方法得到的主梁最大挠度偏差很小.通过研究确认,在工程实际中,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移动载荷法分析起重机主梁的动态响应.
推荐文章
移动质量法结合分形维数的旋转梁损伤检测
旋转裂纹梁
移动质量法
分形维数
损伤检测
双梁桥式起重机主梁焊接工艺
主梁
四次函数
焊接质量
基于移动质量法的梁式结构损伤检测新方法
移动质量法
结构损伤识别
ANSYS
有限元
葫芦门式起重机主梁装配焊接质量的控制
葫芦门式起重机
主梁
装配焊接
质量控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移动载荷法和移动质量法的起重机主梁动态响应研究
来源期刊 机械制造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起重机 移动载荷法 移动质量法 动态响应
年,卷(期) 2018,(12) 所属期刊栏目 制造·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H113
字数 25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998.2018.1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秦仙蓉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89 464 10.0 19.0
2 张氢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141 708 13.0 22.0
3 孙远韬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92 281 9.0 14.0
4 吴琼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19 131 6.0 11.0
5 张晓辉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5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起重机
移动载荷法
移动质量法
动态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机械制造
月刊
1000-4998
31-1378/TH
大16开
上海市中兴路960号2号楼415室
4-18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96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266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