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Q老师您好! 刚刚过完春节,孩子们在享受愉快假期的同时,还或多或少地都收到了压岁钱,这是长辈们对孩子的一份祝福,记得以前我小时候收的都是现金红包,拿在手里可高兴了,可不管多少,每次回到家很自然地就把红包交给父母代为保管.如今,随着手机、微信的普遍使用,孩子们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微信红包,少则上百,多则上千,孩子们有自己的微信账号,自己可以随意支配.
推荐文章
微信红包中的法律问题及治理对策探讨
微信红包
法律问题
治理对策
探讨
教师该怎样对待学困生
学困生
鼓励
信任
探析电子红包的去仪式化与再仪式化——以微信为例
电子红包
去仪式化
再仪式化
互动仪式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该怎样对待孩子收到的微信红包
来源期刊 心理与健康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排忧解难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59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庄艳 21 1 1.0 1.0
2 黄志兰 7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理与健康
月刊
1005-7064
11-338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
82-582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