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起源于左室后乳头肌(LPPM)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方法.方法 选取自2005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起源于LPPM及左后分支(LPF)的VA并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起源于LPPM的VA患者17例设为LPPM组,起源于LPF的VA患者22例设为LPF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结果.结果 LPPM组患者中,12例表现为单纯室性早搏(PVC),5例术中合并存在同形态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LPPM组中V1导联存在Q波患者13例(76.5%),LPF组中12例(54.5%),两组V1导联存在Q波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M组QRS波时程、VA时与窦性心律(SR)时的QRS波宽度比值(VA/SR)均大于LPF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采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消融,LPPM组中13例患者于消融靶点处可标测到高尖的浦肯野纤维电位.LPPM组手术即刻消融成功率为76.5%(13/17),其中,13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手术即刻消融成功率84.6%(11/13).LPF组患者全部应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手术即刻成功率100.0%(22/22).术后随访,LPPM组13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的患者中2例复发,4例应用普通大头导管消融的患者中1例复发.LPF组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与LPF起源的VA患者比较,LPPM起源的VA患者的体表QRS波时程宽,VA/SR比率大;V1导联存在q波的比例高.LPPM起源的VA消融靶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盐水灌注导管,结合CARTO,可提高导管消融治疗的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