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起源于左室后乳头肌(LPPM)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方法.方法 选取自2005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起源于LPPM及左后分支(LPF)的VA并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起源于LPPM的VA患者17例设为LPPM组,起源于LPF的VA患者22例设为LPF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结果.结果 LPPM组患者中,12例表现为单纯室性早搏(PVC),5例术中合并存在同形态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LPPM组中V1导联存在Q波患者13例(76.5%),LPF组中12例(54.5%),两组V1导联存在Q波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M组QRS波时程、VA时与窦性心律(SR)时的QRS波宽度比值(VA/SR)均大于LPF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采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消融,LPPM组中13例患者于消融靶点处可标测到高尖的浦肯野纤维电位.LPPM组手术即刻消融成功率为76.5%(13/17),其中,13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手术即刻消融成功率84.6%(11/13).LPF组患者全部应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手术即刻成功率100.0%(22/22).术后随访,LPPM组13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的患者中2例复发,4例应用普通大头导管消融的患者中1例复发.LPF组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与LPF起源的VA患者比较,LPPM起源的VA患者的体表QRS波时程宽,VA/SR比率大;V1导联存在q波的比例高.LPPM起源的VA消融靶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盐水灌注导管,结合CARTO,可提高导管消融治疗的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推荐文章
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病人临床特点分析
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
射频消融
年龄
右室舒张末期内径
犬左室乳头肌的导管超声消融***★
组织构建
心脏组织构建
超声
导管
消融
乳头肌
室性心动过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中西医诊治概述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射频消融术
中西医结合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左室后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治疗
来源期刊 临床军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左室后乳头肌 左后分支 体表心电图 射频消融术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心血管病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9-129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7
字数 29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680/j.1671-3826.2018.11.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性心律失常
左室后乳头肌
左后分支
体表心电图
射频消融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军医杂志
月刊
1671-3826
21-1365/R
大16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83号沈阳军区总医院院内
8-13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14
总下载数(次)
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