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张仲景强调“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其建中法将“保胃气”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创立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分别治疗虚劳里急,虚劳里急诸不足证及虚寒腹痛.小建中汤主要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而兼伤寒表证;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证;虚劳病中焦虚寒,阴阳两虚证;“黄疸”病属脾虚气血不足证;房劳过度所致诸证.黄芪建中汤方较小建中汤补虚作用更强,阴阳俱虚偏于脾胃气虚者应用黄芪建中汤疗效颇佳.大建中汤适用于素体虚、病情急且重、腹痛较重的患者,即中阳虚弱而脘腹冷痛,阴寒内盛而上逆之人.三建中汤选药精准,配伍巧妙,扶正祛邪,效如桴鼓.
推荐文章
以小建中汤为例探析建中法在艾滋病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的运用
艾滋病/中医药疗法
无症状期
艾滋病期
建中法/运用
《伤寒杂病论》本作《伤寒集病论》
傷寒裸病論
伤寒集病论
伤寒论
书名
奇恒理论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喘证治法探微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喘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寒杂病论》建中法解读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建中法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大建中汤
年,卷(期) 2018,(12) 所属期刊栏目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3-17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8.12.047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荻书 3 3 1.0 1.0
2 郭彤彤 5 14 2.0 3.0
3 刘宝虎 3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8)
共引文献  (105)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建中法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大建中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