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究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PEAR1)基因多态性对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某院心内科的207例ACS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根据连锁不平衡系数和基因分布频率进行单倍型分析,使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1年间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绞痛复发等缺血事件,同时观察了出血事件.结果:将rs12566888、rs12041331、rs2644592、rs822442、rs822441和rs4661012这6个紧密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为5个常见的单倍型,按照TEG法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PIR)从高到低排序定义为H1~H5,将H1作为对照组比较其他组与血小板反应性及终点结局的相关性.单倍型H4(占13.61%)与H5(占10.99%)相比于H1来说与血小板抑制率的降低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42;0.044).rs11264579与其他SNP之间连锁关系弱(r2<0.3),该位点突变与缺血事件(OR:0.46,95%CI:0.23~0.94,P=0.032)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OR:0.26,95%CI:0.07~0.93,P=0.038)的发生风险降低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ACS患者来说,PEAR1基因单倍型H4、H5与血小板抑制率降低显著相关,rs11264579突变与临床结局的改善显著相关,但本研究在血小板抑制率与临床结局之间没有找到必然的联系.
推荐文章
MMP-35A/6A基因多态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多态现象,遗传
基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价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1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
CYP2C19基因
中医证型
氯吡格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EAR1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血小板反应性 临床预后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0-6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8.06.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血小板反应性
临床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半月刊
1001-5213
42-1204/R
大16开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38-50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901
总下载数(次)
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