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准确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效应,提出预应力钢束张拉和锚固模拟的接触-预紧单元模型.建立孔道实体与混凝土梁体布尔运算并控制划分得到钢束与孔道的一致网格后,调整节点坐标系,在钢束节点与孔道节点之间建立法向点-点接触单元模拟接触、摩擦和滑移等相互作用,在钢束张拉端与锚板之间建立预紧单元并采用多荷载步加载模拟张拉和锚固过程.以空间曲线钢束算例分析表明,与传统锚固损失估算的面积试算法相比,接触-预紧单元模型计算得到的锚固损失最大相对差约5.0%,具有较高的精度;与传统预应力效应分析的约束方程-初应变法相比,接触-预紧单元模型中钢束呈整体受力特征,更符合预应力钢束的实际工作状态.
推荐文章
体外预应力锚固横梁拉应力域法配筋
端锚固横梁
拉应力域法
拉应力域切片
拉应力域深度
有限元
配筋
带槽孔预制桥面板预应力筋张拉合理顺序分析
预制桥面板
横向预应力筋
张拉方式
有限元分析
五河口斜拉桥索塔环向预应力筋张拉试验研究
斜拉桥
环向预应力筋
伸长值
摩阻系数
浅析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
浅析
预应力
加工
张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预应力筋张拉与锚固分析的接触-预紧单元模型
来源期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效应 点-点接触单元 预紧单元 数值计算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桥梁隧道与结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06-26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378.1
字数 28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713/j.cnki.43-1423/u.2018.10.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方林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4 1188 18.0 33.0
2 伍彦斌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3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效应
点-点接触单元
预紧单元
数值计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月刊
1672-7029
43-1423/U
大16开
长沙市韶山南路22号
42-5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3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68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