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反硝化除磷菌(Denitrifying 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s)在缺氧段需要硝氮(NO3--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厌氧氨氧化细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恰好能够产生NO3--N,基于此原理,将反硝化除磷菌与氨氧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联合培养,建立单级自养脱氮与反硝化除磷耦合工艺.该耦合工艺通过3个阶段的培养,在低碳氮磷比的条件下实现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氨氮及磷酸盐的同步高效去除(>90%).同时探讨了反硝化除磷细菌在不同碳源的条件下,各个化学指标(如挥发性脂肪酸、聚羟基脂肪酸等)的变化趋势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情况.
推荐文章
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的实现与维持
分段进水
脱氮除磷
开普敦工艺
反硝化除磷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除磷耦合机制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除磷
耦合
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及聚磷菌与聚糖菌耦合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反硝化除磷
影响因素
聚磷菌
聚糖菌
内源部分反硝化
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工艺脱氮机制及强化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
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
脱氮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单级自养脱氮与反硝化除磷耦合工艺
来源期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单级自养脱氮工艺 反硝化除磷工艺 单级自养脱氮与反硝化除磷耦合工艺 碳源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7-263
页数 7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37/j.issn.1009-6094.2018.01.04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集体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00 4304 34.0 44.0
2 乔森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 262 7.0 16.0
3 张美娇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4 邵东海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境工程学
单级自养脱氮工艺
反硝化除磷工艺
单级自养脱氮与反硝化除磷耦合工艺
碳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双月刊
1009-6094
11-4537/X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2-770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8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584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