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防腐阻锈成分、粉煤灰、矿渣粉等量取代部分水泥,研究单掺防腐阻锈成分、双掺粉煤灰和矿渣粉以及复掺三者时对水泥胶砂抗蚀系数、电极电位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复合掺合料水化产物和表面特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单掺FZJ的水泥胶砂,当掺量为6%时,其初始抗蚀系数比未掺的基准水泥胶砂高20%;双掺粉煤灰与矿渣粉的水泥胶砂,当两者掺量为65%时,100次循环后抗蚀系数远高于基准水泥胶砂,抗蚀效果显著;三者复掺最佳替代水泥量为71%时,56 d电极电位曲线趋向钝化,水泥胶砂的抗氯盐锈蚀效果最显著.电镜分析表明:防腐阻锈成分对粉煤灰、矿渣粉实现了碱改性,增加其二次水化活性,使三者复合掺合料的砂浆试块抗侵蚀性能随养护龄期的增长更加显著,为在氯盐、硫酸盐环境下矿物掺合料砂浆或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提供应用技术.
推荐文章
电脉冲下矿物掺合料对砂浆硫酸盐侵蚀的影响?
硫酸盐侵蚀
电脉冲
水泥砂浆
矿物掺合料
微观结构分析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综述
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氯离子
渗透性
掺合料水泥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研究
掺合料
配合比
水泥混凝土
力学性能
耐久性
矿物掺合料对高强砂浆抗化学侵蚀性能的影响
矿物掺合料
双掺、三掺方式
高强砂浆
化学侵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活性复合掺合料对水泥胶砂抗侵蚀性能影响
来源期刊 硅酸盐通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防腐阻锈成分 粉煤灰 矿渣粉 活性复合掺合料 碱改性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2-107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528
字数 347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杭美艳 61 187 8.0 10.0
2 路兰 7 10 2.0 2.0
3 高生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防腐阻锈成分
粉煤灰
矿渣粉
活性复合掺合料
碱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通报
月刊
1001-1625
11-5440/T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80-77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9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8151
相关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Neimenggu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btsti.com/policy/district/2005-1-27/20051271058235030.htm
项目类型: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