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间歇期PICC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7年1月至12月带管出院患者120例,按照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护理,观察者在常规出院指导护理上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寻找间歇期PICC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被发现的可能性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RPN值;风险优先排列;设计优化流程;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在留置PICC间歇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间歇期PICC患者在导管脱出或移位、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不良反应的优先风险系数(PRN)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明显减少间歇期PICC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提高延续护理质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推荐文章
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维护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病人陪检风险中的应用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病人陪检
风险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职业暴露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流程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中的应用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降低风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间隙期PICC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医药界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失效模式 间隙期 PICC 不良反应
年,卷(期) 2018,(1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
页数 1页 分类号 R47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丽丽 吉林省肿瘤医院内四科 13 15 2.0 3.0
2 杜金梅 吉林省肿瘤医院内四科 9 0 0.0 0.0
3 张连秋 吉林省肿瘤医院内四科 10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失效模式
间隙期
PICC
不良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药界
半月刊
2095-4808
43-1519/R
湖南省长沙湘雅路276号
出版文献量(篇)
16797
总下载数(次)
125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