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类对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近年来,机器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甚至在报纸、杂志等媒介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机器人的介绍。同时,伴随着新系统频繁研发问世,人工智能也会更加明显和多样化。新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而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技术研发的飞跃。然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它在技术层面的快速发展,对于机器人发展昕带来的社会影响人们却很少关注。事实上,从机器人出现并且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的时候,法律问题就会出现在相关领域。我们从法律的视角进行分析,用法律的规则予以约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机器人技术的开发,还有助于保证机器人技术在人类中的权益,实现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权责平衡。
推荐文章
涉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的思考
人工智能
刑事责任主体
犯罪主体地位
论人工智能机器的刑事责任
法律主体
刑事责任
人工智能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之刑事责任适用标准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适用标准
犯罪行为
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之刑事责任标准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适用标准
刑事责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工智能“人格”与刑事责任
来源期刊 农家科技:中旬刊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格(主体) 刑事责任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124
页数 1页 分类号 TP1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姿璇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工智能
人格(主体)
刑事责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家科技:中旬刊
月刊
1003-6989
50-1068/S
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162号1幢19楼
78-97
出版文献量(篇)
7941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