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利用人源化胃癌移植瘤(PDX)模型探索阿帕替尼的可能疗效预测标志物及其与紫杉醇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6例小鼠PDX模型,每例模型分对照组、阿帕替尼组、紫杉醇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测量肿瘤体积及小鼠质量,计算抑瘤率.靶向捕获测序及转录组测序分析PDX肿瘤组织的分子变异及阿帕替尼用药前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D31表达情况.结果 阿帕替尼单药组在6例胃癌PDX模型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其抑瘤率略优于紫杉醇单药;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无明显增加.阿帕替尼用药后,包含FGFR1/2在内的基因显著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血管生成、血液循环、炎性反应和蛋白级联激活等生物过程以及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微血管密度相对较高的PDX组织对阿帕替尼的敏感性高于微血管密度较低的组织.结论 阿帕替尼在胃癌PDX模型中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发挥抑瘤作用,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可能预测阿帕替尼的疗效,临床是否应推荐阿帕替尼与紫杉醇联用尚需进一步验证.
推荐文章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胃癌
阿帕替尼
替吉奥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胃癌
晚期
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
晚期胃癌
临床观察
安全性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阿帕替尼治疗小鼠人源化胃癌移植瘤模型的疗效观察及CD31的意义
来源期刊 基础医学与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阿帕替尼 紫杉醇 胃癌 PDX模型 微血管密度
年,卷(期) 2018,(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96-1701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35.2
字数 19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18.12.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阿帕替尼
紫杉醇
胃癌
PDX模型
微血管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月刊
1001-6325
11-2652/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5号
82-35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5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