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究脑心通胶囊(NXT)对心肌缺血大鼠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脑心通0.25,0.5,1 g·kg-1·d-1),以及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10mg·kg-1·d-1),其中60只连续灌胃预给药14 d,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术后24 h,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小板,检测10 μmol·L-1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其余60只无预给药,术后给药3d.术后24 h及术后给药3d,分离血浆,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1)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高剂量实验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3.90±8.32)%和(10.84±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的APTT分别为(15.20±1.62),(25.40±5.97)s;PT分别为(34.50±3.58),(39.10±2.05) s;TT分别为(14.59 ±0.85),(22.90±1.6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血浆中TXB2分别为(102.61±10.26),(44.00±6.21) pg·mL-1;6-keto-PGF1α分别为(12.50±2.17),(28.48±5.50)pg·mL-1;t-PA分别为(0.83±0.20),(1.53±0.26) ng·mL-1;PAI-1分别为(6.63±0.74),(3.67±0.41)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大鼠血小板的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缺血心肌组织.
推荐文章
脑心通胶囊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脑心通胶囊
急性心肌缺血
动物模型
心肌缺血时血小板功能变化的机制
血小板聚集
GPⅡb/Ⅲa
鸟苷一磷酸
腺苷三磷酸
胞质钙
心肌缺血
脑心通对冠心病高危因素以及心肌缺血的影响
冠状动脉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脑心通胶囊/治疗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心通胶囊对心肌缺血大鼠血小板聚集及其凝血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心肌缺血 血小板 凝血功能
年,卷(期) 2018,(1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35-183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
字数 26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99/j.cnki.1001-6821.2018.15.02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心通胶囊
心肌缺血
血小板
凝血功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半月刊
1001-6821
11-2220/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82-14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4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5506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