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21 (miR-21)在预测冠心病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95例冠脉造影提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情况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3例)及侧支循环不良组(42例),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水平,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iR-21对CTO病变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组相比,冠脉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CTO病变组较正常冠脉组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5);miR-21水平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804,P<0.05);miR-21 (OR=4.762,95%CI为2.395~6.164,P<0.05)及HIF-1α(OR=12.906,95%CI为11.774~15.048,P<0.05)水平均为CTO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预测因子;miR-21可有效区分CTO病变侧支循环是否良好(AUC为0.93,P<0.05).结论 循环miR-21水平在CTO侧支循环良好组明显升高,可作为区分冠心病CTO病变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生物标志物.
推荐文章
血清IL-17、PCT和hs-CRP水平在早期判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白细胞介素-17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侧支循环
冠心病病人外周血 sema4D、CD72表达水平 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CD72
可溶性信号素4D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冠心病病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内皮功能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探讨
冠心病
尿酸
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
内皮功能
侧支循环
影响因素
RDW、MPV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探讨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红细胞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肌酸激酶同工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循环microRNA-21水平在预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重庆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microRNA-21 慢性闭塞病变 冠脉侧支循环
年,卷(期) 2018,(2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43-304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4
字数 36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18.2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胜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 309 1414 18.0 25.0
2 廖清池 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 7 9 2.0 3.0
3 胡艳丽 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icroRNA-21
慢性闭塞病变
冠脉侧支循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医学
半月刊
1671-8348
50-1097/R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宝环路420号
78-2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32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936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