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黄土沟壑区典型造林树种蒸散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刺槐、侧柏、油松样地实测蒸散发数据,借助Hydrus-1D软件构建了黄土沟壑区刺槐、侧柏及油松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的模拟模型,使用修正Morris法对模型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100 cm土壤孔径分布参数(n2),>40~100 cm土壤饱和体积含水率(θs2),0 cm土壤田间持水率(θf),根系吸水最适水势上阈值(h1),根系吸水最适土壤水势下阈值(h2),植物出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水势(h3),消光系数(μ),截留模型经验参数(a)等参数对植被蒸腾影响较大,植被生理特征相关参数h1,h2,h3,μ,a的不同是造成树种间蒸腾量出现差异性的重要原因.选取2015年试验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2016年试验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土壤含水率及土壤蒸发的Nash-suttcliffe模拟效率系数(Ens)均在0.700以上.采用率定后的模型对预设情景下的蒸散发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未来及不同水文年气候特征对刺槐蒸腾的影响程度大于蒸发,对侧柏和油松而言,则正好相反.所有气候情景下,刺槐、侧柏、油松的蒸腾量分布在128.8~282.6、99.3~200.3和140.5~220.5 mm,蒸发量分布在94.6~135.4、116.5~187.3和123.8~212.5 mm,蒸腾量与蒸发量均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3个树种蒸腾量对未来及不同水文年气候特征的响应程度表现为:刺槐>侧柏>油松,并且,同一时期内,在丰水年及平水年,刺槐蒸腾量最大,在枯水年,油松蒸腾量最大.3树种蒸发量对未来及不同水文年气候特征的响应程度表现为:油松>侧柏>刺槐.生长季降雨量对于同期蒸腾量与蒸发量的影响明显强于温度的影响,其与蒸腾量、蒸发量之间均呈极显著(P<0.01)线性关系.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响应
植被物候
植被区划
季节性气候
黄土高原
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初探
渭北黄土高原
抗旱造林
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黄土高原
草地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黄土高原沟壑区油松造林技术初探
黄土高原
油松造林
技术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造林树种蒸散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蒸散发 植被 Hydrus-1D模型 黄土沟壑区
年,卷(期) 2018,(20)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8-15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S162.5
字数 120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8.20.0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21)
共引文献  (460)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3(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4(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5(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3)
2006(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7(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5)
2009(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8)
201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3)
2011(7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12(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13(5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14(4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5(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6(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7(11)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候变化
蒸散发
植被
Hydrus-1D模型
黄土沟壑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