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土壤细菌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群落组成、数量及多样性能够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不同植被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健康状况,对实现植被管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小陇山移栽至耕地(耕地前期种植柴胡)后生长4年的人工油松苗(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土地和长期种植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土地的表层土壤(0-30 cm)为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种人工植被下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分析了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群落组成和丰富度,并研究土壤化学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不同植被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无明显差异,但油松地土壤细菌群落均匀度明显小于柴胡地土壤.2)所测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的37个门,84个纲,168个目;其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且油松地土壤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富度显著低于柴胡地土壤(P<0.05),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富度却显著高于柴胡地(P<0.05);主要的优势菌纲为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纲(Gemmatimonadetes),但各优势菌纲的丰度在两个植被土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富度与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富度与全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RDA分析发现,碱解氮和全氮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最主要因子.可见,油松和柴胡植被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不大,但油松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分配较柴胡地集中,且优势细菌门中的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在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同时,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是影响2种植被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这些结论为了解小陇山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提供理论,也为当地进行人工油松苗的种植、经营及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小陇山人工油松幼苗苗高生长研究
理论生长方程
差分方程
苗高
土壤养分
油松
甘肃小陇山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特征
森林植被
碳库分配
含碳率
储碳密度
碳储量
干烧法
不同栽培环境下有机与常规蔬菜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
蔬菜土壤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温室
露地
PCR-DGGE
细菌多样性
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水分动态
小陇山林区
森林类型
土壤水分动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肃小陇山油松与柴胡栽培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土壤化学性质 小陇山
年,卷(期) 2018,(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16-6024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7102519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9)
共引文献  (285)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5)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5(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7(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2(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3(3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4(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5(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6(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土壤化学性质
小陇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