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双Boost单相逆变器能够实现单级升压逆变,适用于分布式能源并网发电领域.针对其并网控制策略难以兼顾高性能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及交直流侧电能质量的问题,在分析双Boost单相逆变器并网工作原理、功率解耦以及谐振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单并网电流环、功率解耦和有源阻尼组成且具有对称结构的并网控制策略,分析并介绍了各部分控制原理.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并网电流质量高、直流侧无二次功率脉动等优点.
推荐文章
一种LCL型单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并网逆变器
分裂电容
双电流环控制
LCL滤波器
电流双环控制的LCL单相并网逆变器逆变研究
并网逆变器
LCL滤波器
电流双环控制策略
SIMULINK
SISOTOOL
单相LCL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综述
单相逆变器
LCL滤波器
控制策略
电流控制型
电压控制型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解耦控制策略研究
单相并网
逆变器
解耦控制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Boost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
来源期刊 电力系统自动化 学科
关键词 双Boost单相逆变器 并网电流控制 功率解耦 谐振 有源阻尼
年,卷(期) 2018,(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173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6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0/AEPS2017112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京斗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 27 106 6.0 9.0
2 唐芬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 32 406 12.0 20.0
6 黄松伟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 2 6 1.0 2.0
7 肖琦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 2 6 1.0 2.0
8 辛振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 1 6 1.0 1.0
9 Poh Chiang LOH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 2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2)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Boost单相逆变器
并网电流控制
功率解耦
谐振
有源阻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半月刊
1000-1026
32-1180/TP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19号
28-40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334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4495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