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期,文博类电视节目成为荧屏新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和网络点击量.这些节目或以匠心情怀见长,或以诗情艺境取胜,让文物亲切自然地走近观众,探索出一条“去博物馆化”的新路. 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化命运》一书中首次提出“博物馆化”这一术语,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博物馆化”,虽然经典还有人阅读,但这已经不属于他们.“不属于他们”意味着这些传统经典没有生命力,仿佛是放进博物馆的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注重以当代人的视角解读文物所承载的内涵,使之走出博物馆,与观众建立起内在联系,体现出如下特色.
推荐文章
简述智慧博物馆的构想
智慧型
博物馆
博物馆公共空间优化探索
博物馆
公共空间
空间优化
空间组织
数字化背景下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探究
数字化
智慧博物馆
建设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探索
博物馆
数字化
信息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去博物馆化”的有益探索
来源期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广电观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月刊
1002-8552
11-1746/G2
大16开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681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226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