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究《诸病源候论》脾脏病机理论的内容和特点.方法:摘录该著所有涉及脾论述,按生理、病理、疾病、证候、症状、病机、治法等分类和归纳,综合论述与刻画.结果:研究发现,《诸病源候论》丰富了《黄帝内经》有关脾脏的生理、病理等理论,明确指出脾脏主消化、主体液代谢;极大丰富了与脾相关疾病、证候与症状病机理论,对黄疸、水肿、霍乱、痈疽、寄生虫病等疾病记述详细而准确,对虚劳、伤寒/时气/温病、冷热、黄疸、水肿、痢、疟、咳嗽、积聚、中风等同病异证,以及不能食、饮食不消、呕逆、腹泻、腹胀、心腹痛,以及唇、口、舌、鼻、咽喉等常见脾的症状病机有了详尽的刻画,对伤津、阳虚、三焦等概念也有所阐发.结论:该著该著丰富了脾脏的生理、疾病、证候与症状病机理论.
推荐文章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之三候原文整理
导引法
目病诸候
气功
诸病源候论
关于《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研究的分析
诸病源候论
导引法
研究思路
可操作性
实用性
浅析《诸病源候论》论治咳嗽
《诸病源候论》
咳嗽
巢元方
《外台秘要》中《诸病源候论》条文辑佚
外台秘要
诸病源候论
辑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诸病源候论》有关脾理论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脏腑 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3-25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肇勤 278 3413 32.0 49.0
2 杨雯 10 3 1.0 1.0
3 颜彦 14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诸病源候论
脏腑
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