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为揭示黄土高原人工和自然物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在延安羊圈沟小流域分别获取人工和自然物种的树木年轮材料并构建标准年表,其中人工物种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自然物种为山杏(Armeniaca sibirica)和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并对年表中的气候信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人工物种年表中的气候信号较强,主要表现在5-8月份,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刺槐:r=-0.427--0.427,P<0.05;柠条:r=-0.738--0.227,P<0.05),与降雨则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自然物种年表中的气候信号较弱,与温度和降雨的相关关系均较低;2)不同于自然物种,人工物种树轮年表还与去年夏季(7-9月份)温度(负相关)和降水(正相关)存在相关关系,表明人工物种树木生长对气候因子存在一定滞后性;3)人工物种树轮年表与PDSI干旱指数在各月份均维持正相关关系,在生长季(刺槐4-9月、柠条4-8月)达到显著水平(刺槐:r=0.481-0.704,P< 0.05;柠条:r=0.314-0.610,P<0.05);而自然物种年表与PDSI干旱指数的相关关系较弱,均未达到相关性水平.从各年表与气候要素(温度、降雨、PDSI)响应强度来看,黄土高原人工物种树木生长受水分胁迫显著,且以刺槐最为明显,其次是柠条;自然物种树木生长则没有明显干旱胁迫的影响,仅山杏生长受一定水分胁迫影响,荆条生长则与各气候要素关系较弱,水分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已很小.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物种生长明显受到水分条件限制,而自然恢复物种生长则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小,能适应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
推荐文章
延河流域地带性物种分布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地带性物种
潜在分布
生态位漂移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藉河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黄土高原
径流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覆被
黄土高原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中国黄土高原
气候生产力
气候变化
响应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马铃薯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羊圈沟小流域人工物种和自然物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年轮指数 PDSI 植被恢复
年,卷(期) 2018,(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40-8050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80110007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1)
共引文献  (309)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高原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年轮指数
PDSI
植被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