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 选择4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胸腹主动脉CTA特征,比较不同后处理技术对内膜破口及真假腔的显示情况.根据真假腔密度的差异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及分型特征.结果 49例患者主动脉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90±0.10)分.真腔平均密度(286.5±96.5)HU,显著高于假腔的(176.6±75.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8,P<0.05).A组内膜破口数量少于B组,第一破口径线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肾动脉真腔供血比例最高,为61.2%(30/49);右侧髂总动脉真假腔供血比例最高,为40.8%(20/49);腹腔干假腔供血比例最高,为1.2%(6/49).MPR对内膜破口显示率最高,为97.9%,MPR、CPR、CTVE对内膜破口显示率显著高于V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9,13.636,9.601,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通过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内膜破口及真假腔.
推荐文章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临床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多呈螺旋CT
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平扫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主动脉夹层
螺旋CT
CT血管成像
诊断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血管成像技术
图像后处理
诊断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医学影像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内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93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R814.42
字数 318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建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1 4 1.0 1.0
2 刘何鹏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2)
共引文献  (11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主动脉夹层
内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影像学杂志
月刊
1006-9011
37-1426/R
大16开
济南市经四纬九路37号
24-13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28
总下载数(次)
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