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杨氏3+特色疗法"椎五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后循环缺血病患者87例,按就诊时间、就诊顺序编号0~87,电脑对应生成随机序号,分为杨氏3+治疗组和针灸联合推拿按摩组,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总有效率81.4%; 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杨氏3+疗法"椎五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明显优于针灸联合推拿按摩,埋线针刀疗法临床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推荐文章
穴位埋线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
穴位埋线
放血疗法
血脂康胶囊
穴位埋线合头针电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观察
特发性震颤
穴位埋线
焦氏头针
培土生金
佐金平木
头针
电针
盐酸普洛萘尔
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头针
天麻葛根颗粒
证候
鼻三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变异性鼻炎72例
变异性鼻炎
鼻三针
穴位埋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77)杨氏3+疗法"椎五针"埋线针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学科
关键词 缺血性眩晕 "椎五针" 杨氏3+疗法
年,卷(期) 2018,(12) 所属期刊栏目 针推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32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2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8.12.05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才德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 94 117 5.0 7.0
2 周勇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院康复科 2 1 1.0 1.0
3 高敬辉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院康复科 1 1 1.0 1.0
4 王双平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院康复科 1 1 1.0 1.0
5 金芝萍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院康复科 1 1 1.0 1.0
6 马列胜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院康复科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3)
共引文献  (7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性眩晕
"椎五针"
杨氏3+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半月刊
1672-2779
11-5024/R
大16开
北京市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82-107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92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8715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