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干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机制及传承和推广全国名老中医何成瑶教授的学术观点.方法: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给予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简称灌肠组),30例给予少腹逐瘀汤口服(简称口服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变化、巧克力囊肿最大径线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灌肠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在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灌肠组优于口服组(P<0.05).2)灌肠组与口服组有效率:96.67%VS 73.33%,组间对比:灌肠组疗效优于口服组(P<0.05).3)治疗后两组巧囊最大径线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两组治疗均能改善寒凝血瘀型EMs中医症状,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疗效优于少腹逐瘀汤口服.2)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靶向治疗可控制局部异位病灶的进一步发展.3)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靠.
推荐文章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血府逐瘀汤
达哪唑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药物疗法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外敷
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研究
桂香温经止痛胶囊
寒凝血瘀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温经通阻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学科
关键词 何成瑶 温经通阻方 保留灌肠 中医症状
年,卷(期) 2018,(2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50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莉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 63 189 8.0 11.0
2 曹俊岩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 36 96 5.0 7.0
3 游方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 6 8 2.0 2.0
4 刘小古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 11 9 2.0 2.0
5 程力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 25 114 8.0 9.0
6 高镜云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 5 12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何成瑶
温经通阻方
保留灌肠
中医症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半月刊
2096-0417
42-1869/R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工学部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杂志社
38-534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39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74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