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根据2016年前、后汛期及枯水期流溪河14个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组成数据(4门8纲22目52科94属103种),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首次对亚热带地区河流进行健康评价.经筛选(32个候选指标),流溪河B-IBI体系由5个核心指标(总生物量,敏感类群个体%,EPT、摇蚊和耐污类群单元数)组成,评价标准为:健康>3.24,亚健康3.24-2.43,一般2.43-1.62,差1.62-0.81,极差<0.81,评价结果为:健康位点数占14.3%、亚健康50.0%、一般21.4%、差14.3%、无极差.总体上,B-IBI值反映流溪河上游健康状况较好,以EPT分类单元数和敏感类群个体%贡献最高,下游健康状况恶化,以耐污类群单元数贡献最高.此外,上游支流健康状况要优于上游干流,而下游则情况相反.相关性分析显示,B-IBI值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电导率、氨氮、总氮和总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反映流溪河当前健康水平受水体污染影响严重.核心指标与环境因子间CCA分析显示,前2主轴对环境因子解释度达68.1%,且对上、下游及干、支流有明显的梯度划分,说明所建B-IBI在流溪河有较高适用性.对比不同温度带研究结果发现,B-IBI体系受人为干扰和水体污染影响更加明显,体现其评价功能不受地理区域影响.
推荐文章
流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流溪河
底栖动物
丰富度
季节动态
河流等级
流域景观类型及配置对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的影响
景观类型
景观配置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
流溪河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及其水生态指示作用
底栖动物
功能摄食类群
生态评价
流溪河
流溪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基于完整性指数的健康评价
流溪河
河流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热带城市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以流溪河为例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流溪河 底栖动物 B-IBI 评价标准 环境因子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2-357
页数 1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61224266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林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中心 28 83 5.0 7.0
2 崔永德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0 89 6.0 9.0
3 王赛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中心 4 27 4.0 4.0
4 刘帅磊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中心 3 20 3.0 3.0
5 何文祥 4 10 1.0 3.0
6 龙胜兴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中心 2 1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6)
共引文献  (452)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7)
192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流溪河
底栖动物
B-IBI
评价标准
环境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