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篇意在研究宜居城市概念下居住环境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地区居住空间环境为例,研究我国文化认知背景下的社交空间分区的模式及加强环境影响社交活动的空间可能性.理论回顾表明空间的"领域性"及"领域"的"可读性"是影响社会交往的两种重要空间品质.据此,从"多种空间分区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社交空间分区的分析,研究北京地区四类居住环境中空间作用于社会交往的模式;进而利用类型学分析,比较四类居住环境中"领域性"及"可读性"的空间表现;最后探讨通过空间设计帮助使用者"控制"其社交关系的可能策略.研究结论表明,多空间分区的"领域"划分模式和强调"领域"边界的界定方式有助于提升居住环境中使用者对其社交关系的"控制感",即加强居住环境与社会交往之间的联系.在北京地区居住环境中的具体空间表现为:嵌套式路网结构,公共到私密领域的过渡空间,对应社会关系亲密程度的多层级空间分区,以及能够被清晰认知的"领域"边界.
推荐文章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国土空间管制分区研究
土地规划
资源环境承载力
国土空间管制分区
综合评价
罗定市
大连海洋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区研究
海洋生态空间
用海活动
海洋环境
用途管制
空间规划
基于GIS的海口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研究
海岸带
空间资源
模糊评价
功能分区
海口市
基于居住场势理论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设计
居住场势
农村建设用地
整治分区
整治模式
白市驿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居住环境社交空间分区探究——基于"多种空间分区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
来源期刊 城市建筑 学科
关键词 社会交往 领域性 可读性 空间认知 居住环境
年,卷(期) 2018,(35)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0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诗亮 41 189 7.0 11.0
2 于佩冉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社会交往
领域性
可读性
空间认知
居住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城市建筑
旬刊
1673-0232
23-1528/TU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4-23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49
总下载数(次)
11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