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科技与创新       
摘要:
利用忻州市各级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4.0.7实况分析资料、T639模式实况分析资料、雷达资料等应用天气学原理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2018-07-11忻州市暴雨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忻州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是由蒙古冷涡底部分裂的冷空气和副高外围暧湿空气交汇形成.2018-07-10T20:00,在系统移动过程中700 hPa存在偏南风大风速带,风速辐合区在忻州西部,造成该区域夜间出现暴雨,到2018-07-11T8:00加强为低空激流,急流头位于忻州东部,是该区域白天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受北上台风"玛莉亚"的影响,副高稳定少动,降水时间较长,也是形成暴雨的重要因素.从物理量场分析,探空资料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气层较稳定,暧云厚度高,云层降水效率高;空气比湿场分析表明,降水前后水汽上游和落区忻州中低空比湿9~16 g/kg-1,满足降暴雨的水汽条件;垂直速度场分析表明降水前后水汽上游和落区忻州500 hPa和700 hPa上垂直速度﹣2.0~﹣0.3 hPa/s,满足形成暴雨的动力条件.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分析表明,此次暴雨主要由30~35 dBz的层状回波云层多波次移过测站引起,具有强度不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推荐文章
忻州市两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暴雨
短时强降水
副热带高压
低空切变线
忻州市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预报检验
忻州
500hpa 环流
700hpa 切变线
地面气压场
数值检验
2018年盘锦市首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大到暴雨
天气过程
成因分析
辽宁盘锦
2018年
2018年6月7—9日遂川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
数值预报模式
江西遂川
2018年6月7—9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8-07-11忻州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期刊 科技与创新 学科
关键词 暴雨 短波槽 副热带高压外围 切变线
年,卷(期) 2018,(21) 所属期刊栏目 科技前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6,38
页数 4页 分类号 P458.1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8.21.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红梅 21 17 2.0 4.0
2 张占良 6 0 0.0 0.0
3 贾素贞 5 0 0.0 0.0
4 刘爱东 3 0 0.0 0.0
5 徐卫丽 12 43 2.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暴雨
短波槽
副热带高压外围
切变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技与创新
半月刊
2095-6835
14-1369/N
大16开
201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65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028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