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及NCE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环境条件、物理量场及垂直螺旋度等方面分析2015年8月31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总结这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为类似形势暴雨的预报提供有利的依据.结果表明:东高西低的环境背景形势下,副热带高压的强盛使得上游系统维持,贝加尔湖暖脊的发展导致东北低涡的南落是此次暴雨的发生背景.中层冷空气的入侵及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了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水汽通量大值区和其辐合中心的叠加区域与暴雨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耦合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加强,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可以有效判定暴雨发生时段大气的稳定度,进一步判断暴雨发生时段与落区.低层垂直螺旋度正中心大值区对强降水落区及强度的判断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
推荐文章
一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副热带高压(副高)
切变
暴雨
2003年秋季华北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分析
区域性大暴雨
急流
西南季风云系
季风云团
安阳市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卫星云图
暴雨
物理量场
安阳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对流性降水
地面暖锋
暴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北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
来源期刊 河南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暴雨 华北 低涡 垂直螺旋度
年,卷(期) 2018,(19)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156
页数 4页 分类号 P458.121.1
字数 41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168.2018.19.07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璞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73)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暴雨
华北
低涡
垂直螺旋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科技
旬刊
1003-5168
41-1081/T
16开
河南省郑州市
36-175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576
总下载数(次)
98
总被引数(次)
4410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