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信达雅”作为汉语对译外国语言文字的标准,是由清末著名学者严复提出的.但是,“信”“达”“雅”的概念则是源自孔子对于修辞问题的相关观点.从修辞的角度看,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实际上讲的是翻译修辞的三种境界:合乎原义、文从字顺、简约优雅.前二种属于修辞学上所说的“消极修辞”,后一种则属“积极修辞”.三种境界都是非常高的境界,第三种则是最高境界,由达意传情的层面跃升至审美的层面.外国人名与地名的汉语音译,按照正常的逻辑,在“信”“达”两个境界上努力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人名、地名的音译只要语音上接近原词发音,形诸于汉字后读起来不拗口,让人一见就知道是外国的人名或地名,就是成功的音译了.但是,事实上,中国人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心理,总喜欢在外国人名、地名的音译上做功夫,力图将之“汉化”,并赋予其一定的审美意义.这既是一种翻译的艺术,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的生动呈现,很值得我们探究.
推荐文章
在华外国人与近代农业科技译介
在华外国人
农业科技
译介
外国人眼中的素质教育
外国人
素质教育
外国人文艺术素质教育探析
外国中小学
美国大学
人文艺术素质教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信达雅”与外国人名地名的汉语音译
来源期刊 长江学术 学科
关键词 信达雅 外国 人名 地名 音译 文化心理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汉语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107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168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9221.2019.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礼权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119 358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信达雅
外国
人名
地名
音译
文化心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学术
季刊
1673-9221
42-1754/H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昌珞珈山武汉大学文学院
38-432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4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