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高等植物产生的植硅体是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陆地硅循环中重要的硅的储库;植硅体通过河流的跨区域输送在全球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区域硅循环研究的重要载体,然而这方面的关注却很少.河流输送的生物硅大致分为自源和异源两种类别."自源"生物硅主要包括河流水体本身自生浮游植物(主要是淡水硅藻)产生的硅质颗粒;"异源"生物硅主要由流域土壤的侵蚀输出到河流的植硅体所构成.流域地表过程是使得部分土壤中的植硅体进入河流的主要途径,并成为河流生物硅输送中重要的形式,这对河流-河口水循环体系的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人们对河流输送的植硅体在硅循环中的作用的研究还不够.文章着眼于陆海相互作用研究,以河流中水体携带的植硅体为中心,总结了河流植硅体输送在地表水体硅循环系统中贡献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长江与黄河植硅体入海通量与河口行为及对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后,对未来河流输送的植硅体参与硅循环研究可能需要加强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推荐文章
植硅体圈闭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植硅体
圈闭碳
地球化学稳定性
植硅体碳汇
古环境应用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植硅体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学
植硅体
湿地
植硅体产生通量
植硅体封闭碳
碳汇
西溪
绿竹生态系统植硅体碳积累与分布特征
森林生态学
绿竹
植硅体
植硅体碳
分布特征
土壤植硅体碳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壤学
植硅体
稳定性
植硅体碳封存速率
影响因素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植硅体在河流硅输送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第四纪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植硅体 硅循环 河流 硅输送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植硅体研究以及环境考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5
页数 9页 分类号 Q913.84|P941.77|P595|P343.5
字数 77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9.01.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永吉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10 286 6.0 10.0
2 冉祥滨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 12 166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2)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6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8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3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8(36)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9(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2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2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16)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硅体
硅循环
河流
硅输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四纪研究
双月刊
1001-7410
11-2708/P
大16开
北京9825信箱
82-42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12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