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CD47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全部25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为10例,年龄为(58.5±4.2)岁;12例MM患者接受CTD(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13例接受VAD(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治疗.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6例健康个体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受试者为3例,女性为3例;年龄为(56.3±4.1)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M患者骨髓与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47表达水平.分析研究组MM患者CD47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完全缓解(CR)、复发之间的关系.2组受试者CD47阳性表达率,接受不同治疗方案、不同CD47表达情况MM患者的CR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2组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结果 ①研究组MM患者的CD47阳性表达率为40.0%(10/25),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个体的0(0/6),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②研究组中,CD47表达呈阳性MM患者的CR率为20.0%(2/10),显著低于CD47表达呈阴性者的73.3%(11/1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接受CTD方案治疗的12例MM患者中,CD47表达呈阳性者的CR率为16.7%(1/6),显著低于CD47表达呈阴性者的83.3%(5/6),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40);接受VAD方案治疗的13例MM患者中,CD47表达呈阳性者的CR率为16.7%(1/6),显著低于CD47表达呈阴性者的85.7%(6/7),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29).③研究组接受VAD与CTD方案治疗的CD47表达呈阳性患者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3),CD47表达呈阴性者CR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31).④研究组中,2例获得CR的CD47表达呈阳性MM患者均复发,11例CD47表达呈阴性的MM患者中2例患者复发.结论 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7表达率异常升高,并且与MM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相关;CD47可作为评估MM疗效与预后的潜在辅助指标.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小样本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