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化效果主要取决于酸液体系.针对川深1井钻遇的碳酸盐岩储层,配制含有胶凝剂的酸液体系,进行酸岩反应实验,测试了溶蚀率、氢离子传质系数、酸液动态滤失系数、刻蚀效果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配制的酸液体系对川深1井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较强,溶蚀率可达96%;刻蚀程度较高,酸蚀深度最深达1.9 mm.在低速条件下,碳酸盐岩更易与酸液反应,对氢离子消耗更多.岩心整体刻蚀相对均匀,而酸液出口端比进口端刻蚀程度高.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随着闭合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在闭合压力为35 MPa左右,裂缝的有效导流能力降到最低水平.在压裂酸化施工过程中应加大施工排量,避免酸液在井筒附近快速反应.
推荐文章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技术与理论研究
酸化(酸压)
碳酸盐岩储层
研究
塔河碳酸盐岩储层大型酸化压裂技术介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酸化压裂
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解卡酸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裂缝性
温控变黏酸
漏失
高温
解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化的酸液体系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川深1井 碳酸盐岩储层 酸岩反应 酸液体系 实验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勘探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75
字数 24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980.2019.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焦国盈 25 60 5.0 5.0
2 高义评 4 1 1.0 1.0
3 罗雄 6 0 0.0 0.0
4 孟伟 4 0 0.0 0.0
5 解修权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深1井
碳酸盐岩储层
酸岩反应
酸液体系
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1980
50-1174/N
大16开
重庆大学城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4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337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