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具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性争论"、"集体决策"和"公众参与"三大基本特征,是通过协商民主的手段实现环境公益的新兴方式,其本质应当被界定为"环境公益的协商表达"。该界定既有利于破解赔偿磋商制度理论争鸣、立法粗糙和操作混沌的困局,也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于实践中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从而具有理论可行性、实践必要性和价值正当性。赔偿磋商的制度设计应当本着实现其本质的路径展开——维持磋商双方的自由平等,厘定磋商目标的客观标准并保证磋商过程的开放包容,进而以此观察中央及地方层面的赔偿磋商试行方案,即可发现其中仍然存在颇多需要校正完善之处。
推荐文章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和解的衔接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调解
和解
浅析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海洋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
损害指数
海洋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属性探析
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
磋商
行政合同
行政裁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境公益的协商表达——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本质及其实现
来源期刊 中德法学论坛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赔偿磋商 环境公益 协商民主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93
页数 15页 分类号 D922.6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雨燕 6 59 2.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赔偿磋商
环境公益
协商民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德法学论坛
年刊
大32开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