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相关研究文献中,基于天线理论建立闪电回击天线模型得到回击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场计算结果已与传输线模型(TL)等其他回击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验证,并得到较好的结果.然而基于该模型,针对相关击间过程,计算在闪电通道附近磁场的有效性并未进行实验验证.文中基于2014年夏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基地获取的观测数据,利用回击天线模型对由上行正先导(UPL)始发阶段的电流脉冲簇、UPL发展导致的初始连续电流(ICC)和回击后连续电流上叠加的M分量产生的磁场进行计算,并将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由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可见,虽然在距离闪电通道78 m和970 m处的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但应该注意的是天线模型只能针对雷电流流经整个闪电通道的闪电过程所产生的磁场进行计算,对于云内闪电过程所辐射的电磁场,则无法利用天线模型进行有效模拟.
推荐文章
磁阻传感器在闪电磁场探测中的应用
磁阻传感器
探测系统
正交环形天线
磁场
基于炮口人工磁场的弹体滚转姿态测量技术
人工磁场
地磁场
弹体
滚转角测量
井间定位交变磁场随钻测量方法与实验研究
随钻测量
交变磁场
复杂结构井
相对定位
旋转磁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人工触发闪电对击间过程近区磁场的测量与仿真
来源期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天线理论模型 磁场 上行正先导 M分量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4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959.4
字数 14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836/j.cnki.jcuit.2019.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9 17 2.0 4.0
2 贾佳明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天线理论模型
磁场
上行正先导
M分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6-1618
51-1769/TN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82
总下载数(次)
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