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隐私权较晚才进入人类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视野。1890年,美国学者沃伦(Samuel Warren)和布兰代斯(Louis Brandeis)的《隐私权》一书问世,标志着隐私权时代的到来。1965年,美国将隐私权正式上升为宪法性权利。之后,德国、法国等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则是到2010年才将隐私权正式纳入《侵权责任法》。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隐私权的姗姗来迟?众所周知,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而作为人类本性的“求真”又位列其首。隐私权之所以较晚才进入公众视野,主要是因为它并非一项“求真”的权利。相反,它追求的是私人生活不被打扰,私人信息不被公开以及人身自由不被侵犯。现实中,“真”和“善”有时无法兼得。人们出于“求真”的动机对他人私生活过分好奇,这种行为往往会给他人的生活带来困扰,对他人尊严和自由造成损害。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真”需要让位于“善”。隐私权正是在“真”和“善”的冲突中孕育而生的。
推荐文章
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隐私
隐私权
法律保护
网络时代与隐私权的保护
隐私权
个人数据
保护模式
立法
新媒体时代下对隐私权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
隐私权
保护
重要性
论患者隐私权保护
患者隐私权
隐私侵犯
保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时空视域下隐私权研究的新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年鉴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隐私权 私人生活 宪法性权利 《侵权责任法》 布兰代斯 私人信息 人身自由 公众视野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26
页数 8页 分类号 D9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隐私权
私人生活
宪法性权利
《侵权责任法》
布兰代斯
私人信息
人身自由
公众视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1004-3462
11-2935/B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