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渐进性气腹 (preoperative progressive pneumoperitoneum, PPP) 辅助治疗老年巨大切口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采用术前渐进性气腹行术前准备治疗的19例巨大切口疝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气腹前后行腹部CT扫描、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检查.主要观察以下指标: (1) PPP情况:气腹天数、完成情况、注入空气量等; (2) 气腹前后, 疝囊容积、腹腔容积、肺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 (PaO2、PaCO2) 变化; (3) 手术、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结果 (1) PPP情况:19例患者气腹时间11~18 (15.1±1.6) d, 18例患者顺利完成人工气腹准备, 注入空气总量4 400~7 200 (5 910.5±615.4) m L. (2) 气腹前后, 疝囊容积、腹腔容积、肺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变化:气腹前后, 疝囊容积分别为 (1 086.7±438.9) m L、 (1 275.8±521.4) m L, 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228, P<0.05), PPP后增加 (189±255.3) m L;腹腔容积分别为 (6 144.0±1 758.4) m L、 (8 748.5±2 084.5) m L, 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856, P<0.05), PPP后增加 (2 604.5±1 322.3) m L;疝囊容积/腹腔容积分别为10.9~28.5 (17.8±5.5) %、7.3~24.9 (14.7±5.6) %, 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327, P<0.05);气腹后腹腔容积增加量远远大于气腹前疝囊容积.气腹后, FVC、FEV1/FVC%、PEF、MEF75、MEF50、MMEF75/25分别平均下降5.11%、2.45%、3.69%、1.73%、4.55%、6.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95、1.605、0.243、0.663、1.682、1.720, P>0.05);FEV1下降6.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37, P<0.05);PaO2平均下降5.7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61, P>0.05);Pa CO2平均下降9.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92, P<0.05) . (3) 手术、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19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17例患者缺损完全关闭, 手术时间137~265 (173.9±34.7) min.术后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心肺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12 (8.1±2.0) d.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18 (13.2±3.5) 个月, 无1例复发.结论 PPP应用于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