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砂岩碎屑组成、古流向恢复、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已报道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川西南晚三叠世瑞替期须家河组的物源体系、沉积记录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砂岩碎屑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峨眉川主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组分与已报道的须家河组砂岩组分相似,物质以再旋回造山带来源为主;古流向测试数据统计显示须家河组主要接受来自东至东北部和东南部的物源,少量接受来自西南部和西北部的物源;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及风化指数显示峨眉川主须家河组形成于构造活动背景下以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的沉积环境,物源成分成熟度较低;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提示须家河组来源于长英质碎屑且含有较多古老沉积组分的加入,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模式与上地壳配分形式具有高度相似性,且物源主要与再旋回的扬子西南攀西—滇黔地区太古代—二叠纪变质岩、秦岭造山带前中生界变质岩和沉积岩、江南雪峰造山带西段的新元古代沉积有关,少量来自康滇古陆新元古代—元古代变质岩和龙门山周缘三叠纪沉积岩.结合须家河组已报道的岩相古地理数据,表明川西南峨眉地区晚三叠世瑞替期须家河组物源主要来自东南部的江南雪峰构造带和北部的秦岭造山带,少量来源于西南部的康滇古陆和西北部的龙门山构造带,川西南峨眉地区形成了主要受江南雪峰构造带、秦岭造山带为主控制的须家河组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盆地.
推荐文章
普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普光地区
须家河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延边-东宁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延边-东宁地区
晚三叠世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古太平洋板块
川西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
四川盆地
西南
晚三叠世
层序地层
体系域
三角洲
沉积相
控制因素
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烃史
四川盆地北部
晚三叠世
煤系烃源岩
热演化史
生烃史
盆地模拟
成熟度
流体包裹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西南峨眉地区晚三叠世瑞替期须家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构造背景的指示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晚三叠世须家河组 物源分析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113
页数 19页 分类号 P534.51|P588
字数 110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19.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树锋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13 2887 33.0 49.0
3 陈汉林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40 3196 34.0 50.0
5 张勇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95 749 15.0 23.0
6 孟立丰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4)
共引文献  (364)
参考文献  (4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7(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三叠世须家河组
物源分析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