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简要介绍应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煤中全硫和氯含量时所采用的仪器与试剂、煤样预处理方法,通过对氧弹燃烧和离子色谱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煤中硫、氯燃烧后其气体被氧弹中的碱性溶液所吸收,过滤后整合定容,采用离子色谱外标法测定溶液中Cl-、SO2-4的浓度,最后计算出煤中硫、氯含量.结合对样品及氧弹内吸收液的选择、洗涤方式及气体过滤方式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探讨,通过试验比对可知:以氧弹燃烧法处理样品,用Na2 CO3-NaHCO3-H2 O2混合溶液10 mL或用蒸馏水10 mL做吸收液对发热量测定影响不大,均满足GB/T 213要求的重复性限.因此可在进行煤炭发热量测定的同时,采用1.8 mmol/L Na2 CO3与1.7 mmol/L NaHCO3混合液为离子色谱淋洗液,实现煤中全硫和氯含量的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即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煤中硫及氯含量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推荐文章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
茶叶
氟离子
氧弹燃烧
离子色谱法
高温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石油焦中氟、氯含量研究
石油焦
高温水解
离子色谱法
样品预处理
氧气流量
淋洗液浓度
回收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煤中硫及氯含量的研究
来源期刊 煤质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发热量 氧弹 吸收液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煤质分析与管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8,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533.1
字数 251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涛 20 26 3.0 4.0
2 叶佳宇 13 17 3.0 3.0
3 王洛高 7 3 1.0 1.0
4 田发亮 10 16 3.0 3.0
5 胡首鹏 10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6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离子色谱法
发热量
氧弹
吸收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质技术
双月刊
1007-7677
11-3862/TD
16开
北京市和平里青年沟东路5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内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88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