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灵性社会工作以增进人的灵性能力为目的,并以此来协助人克服人生困境、提升人的自由与幸福,旨在引导人通向主客体的融合和自我认同,在此基础上超越混乱痛苦达到专注生命价值的和谐境地。“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准则,与灵性社会工作的本质内涵在诸多方面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有着由技术导向发展到灵性导向的必要性。以儒家“仁”的精神来赋予中国灵性社会工作价值内涵,可以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有足够的能力去融合传统与现代、并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沟通传统与现代:以“仁”为本推动灵性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
来源期刊 社会建设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灵性社会工作 “仁” 社会工作本土化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22
页数 9页 分类号 B22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鑫 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17 79 5.0 8.0
2 仲婧然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灵性社会工作
“仁”
社会工作本土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建设
双月刊
2095-8641
22-1410/C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201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