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克思认为,以实践为基础,将人和事物作为一个“类”来把握是人类意识区别于动物意识的关键;对事物“类”的把握是通过在实践中确定事物对人或人的实践的意义,从而确定事物在相互作用中的相对稳定的性质来完成的;进而暗示事物在感觉中聚合成一个整体并与其他事物或环境区别开来也是由与感觉、欲望和意志直接相连的实践动作移动事物并改变事物造成的;意识最初只是实践的一个方面(在感觉中,动作直接与欲望和意志相连,指向对象),只是随着劳动分工才获得了相对独立性,并最终分化成知(认识)、情、意三个方面。
推荐文章
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认识和对待
马克思主义
辩证观点
科学态度
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续)
马克思主义
矛盾和实践
完整准确
历史发生学视域下的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历史发生学
视域
马克思
精神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解读
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
内涵
解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认识发生学
来源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实践 动作 感觉 欲望 意志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173
页数 14页 分类号 B02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旭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1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实践
动作
感觉
欲望
意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季刊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95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4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