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建立长宁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段地质模型和页岩吸附模型,利用PetroMod软件模拟计算了页岩吸附能力及其油气吸附过程的演化,系统研究了区域构造-热演化对页岩吸附能力、页岩内部油气组成变化,以及油气吸附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有机质丰度是影响页岩吸附能力的关键因素,页岩的生烃和有机质丰度的降低通常会伴随着页岩吸附能力的降低,而常规地质条件下的温压变化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有限.长宁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经历了4个构造演化阶段,其页岩吸附能力及油气吸附过程同样受控于这4个阶段:分别包括沉积成岩期(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早成藏期(晚海西-印支期)、主成藏期(燕山早期)和调整期(燕山-喜马拉雅期).根据4个构造演化阶段我们进一步将五峰-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段的油气吸附过程划分为液态烃不饱和吸附(小于7.0万t/km2)、液态烃饱和吸附(7.0~24.5万t/km2)、液态烃-气态烃饱和吸附(24.5~23.5万t/km2)和气态烃饱和吸附(23.5~24.3万t/km2).其中,气态烃吸附过程主要发生在后3个阶段,具体表现为:早成藏期(干燥系数小于50%,含气量小于0.30 m3/t),页岩开始大量生成以吸附态为主的气态烃,成分以乙烷和C3+为主,甲烷含量低;主成藏期(干燥系数50%~95%,含气量0.30~2.73 m3/t),液态烃大量裂解生成甲烷,导致甲烷吸附气量迅速升高至21万t/km2,而乙烷和C3+的吸附气量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并最终稳定在1万t/km2左右;调整期(干燥系数大于等于95%,含气量大于等于2.73 m3/t),甲烷吸附气量从21万t/km2缓慢上升到最终的21.56万t/km2,而乙烷和C3+的吸附气量分别稳定在1万t/km2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模拟的甲烷吸附气量与实际相符,但是模拟的甲烷游离气量以及干燥系数却明显小于模拟结果.这是因为在实际地质条件下,甲烷更高的浓度和更强的运移扩散能力使得游离态甲烷能够在有利位置进一步富集,形成高游离气含量、高干燥系数的页岩气藏.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
晚奥陶世五峰期
早志留世龙马溪期
页岩气
优质储集层
成因机制
生物成因硅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进展、挑战与前景
四川盆地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页岩气
勘探开发
进展
挑战
前景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脆性评价与“甜点层”预测
四川盆地
页岩气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脆性指数
TOC
可压裂性
储集层品质
测井响应
甜点层
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沉积主控因素
上扬子地区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优质页岩
斑脱岩
海平面
古生产力
沉积速率
主力勘探层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PetroMod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段吸附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地球化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PetroMod 页岩 吸附能力 吸附模拟 五峰-龙马溪组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典型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和生储烃性能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2-612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593|P599
字数 66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700/j.0379-1726.2019.06.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云鹏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69 1006 17.0 30.0
2 陈承声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6 史树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4)
共引文献  (1268)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etroMod
页岩
吸附能力
吸附模拟
五峰-龙马溪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化学
双月刊
0379-1726
44-1398/P
大16开
广州五山1131信箱
2-813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8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39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