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类巨量碳排放究竟导致什么后果,争议颇大,只有深入研究始新世以来大气CO2浓度与环境变化,才有可能正确认识未来人类自身巨量碳排放之后果.大量研究揭示出:从始新世到渐新世末期,大气CO2浓度大幅下降,全球变冷,形成了大陆冰川;中新世至今,大气CO2浓度在低浓度背景之下长周期缓慢下降.当前尚不清楚何种机制主导了这一变化过程,也不清楚形成大陆冰川的水来自何方.为此,从青藏高原深部碳循环、表层水循环和环境变化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再分析未来人类巨量碳排放之后果.青藏高原在生长、隆升过程中,通过硅酸岩化学风化、植物光合作用、陆内俯冲(深埋)、水岩反应等方式,持续将巨量大气CO2转化为富含碳元素的固、流体,封存在青藏高原新生的厚地壳之中,大幅降低了大气CO2浓度,导致了全球变冷、大陆内陆(含青藏高原,下同)表层失水变干,形成了大陆冰川.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青藏高原生长到改变大气环流的规模,形成了亚洲季风,大陆内陆进一步荒漠化,捕获CO2的量大幅下降,并与青藏高原内部所释放CO2的量达到了准动态平衡,这是中新世以来大气CO2浓度变化的主要机制.人类巨量碳排放彻底扭转了大气CO2浓度长周期缓慢下降的趋势,大陆冰川因全球变暖所形成的液态水不会长期停留在海洋里,而以大气降水的方式重新回到干冷的大陆内陆,青藏高原将因此再次成为巨型水塔,缓解30多亿人的清洁饮用水问题.持续生长的高原和当前干冷荒漠化的大陆内陆通过前述多种方式固化人类排放的巨量CO2,导致未来大气CO2浓度在较高浓度背景下保持稳定,届时沙漠变绿洲,黄土高原变成有机质丰富的黑土高原,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但在盆地内部,PM2.5难以扩散,易形成雾霾.全球平均海平面因海水热膨胀而缓慢上升,上升速率约为1 mm/a.水主要在大陆冰川与内陆表层之间循环,与海平面升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人类巨量碳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利大于弊.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农户生产系统的碳平衡
作物
家畜
综合生产系统
碳排放
碳固定
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土壤碳储量
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估算不确定性
晚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人类的迁移与扩散
人类
迁移
扩散
晚冰期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隆升的生态地质环境响应遥感研究
青藏高原隆升
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
响应
动力
催化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类巨量碳排放后果分析:来自青藏高原综合调查的启示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调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人类碳排放 深部碳循环 表层水循环 海平面变化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本期特约稿件: 探讨与争鸣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
页数 13页 分类号 X16|P595|P546
字数 121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388/j.zgdzdc.2019.03.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 69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9)
共引文献  (415)
参考文献  (8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3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8(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9(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2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1(2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3(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2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人类碳排放
深部碳循环
表层水循环
海平面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调查
双月刊
2095-8706
10-1260/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201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