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影响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变化,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手术获取TA增生进展期、炎症硬化期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再狭窄期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建立偶联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剂,采用20 kHz低频超声辐照150 s后培育24 h进行研究观察.结果:通过超声微泡处理后3组细胞存活率有明显差异(P<0.01);相较其他两组,PTA后再狭窄期血管平滑肌细胞反应更敏感(P<0.05),其培养基活性氧(ROS)明显上升(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超声微泡联合处理可能对PTA后再狭窄期的治疗更有效果,超声微泡对TA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与促凋亡的生物学效应.
推荐文章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外周血管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动脉
外周血管病变
多发性大动脉炎致心肌梗死一例
多发性大动脉炎
心肌梗死
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进展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主动脉
肺动脉
免疫抑制剂
妊娠合并大动脉炎
妊娠
大动脉炎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促进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血管平滑肌细胞 超声 微泡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9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3.5
字数 39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25/j.issn.1008-6358.2019.201804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超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6 2 1.0 1.0
2 于冠宇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 3 1 1.0 1.0
3 冯翔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6 4 1.0 2.0
4 董健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5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发性大动脉炎
血管平滑肌细胞
超声
微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医学
双月刊
1008-6358
31-1794/R
大16开
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
4-63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7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0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