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种群的空间格局是研究植物种群相互作用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方法.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主要物种,通过野外的群落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法中的Ripley K函数,分析甘肃皋兰老虎台荒漠植被不同坡向红砂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种内关联.结果 显示:红砂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其在不同坡向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南坡及西南坡坡向上,红砂种群I、Ⅱ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呈显著聚集分布,随着龄级及空间尺度的增加,红砂种群聚集强度逐渐减弱,最后趋于随机分布.西坡、西北坡坡向上生长大量的蓍状亚菊(Ajania achilloide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等对红砂的生长造成抑制并加剧种间竞争,各级红砂种群的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不同坡向上,红砂种群I、Ⅱ龄级个体之间在小尺度内表现为负关联,随着尺度增加关联度降低,Ⅲ、Ⅳ龄级与I、Ⅱ龄级个体之间呈显著的负关联,而Ⅲ、Ⅳ龄级之间没有明显关联性,表明龄级相近的个体在空间分布上是相互独立的.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影响红砂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除了其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外,微生境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中部红砂与荒漠锦鸡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黄土高原
坡向
红砂
荒漠锦鸡儿
空间分布格局
兰州市南北两山红砂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兰州市
南北两山
红砂
天然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指数
民勤绿洲边缘两种生境红砂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分析
红砂种群
不同生境
空间格局
关联性
民勤绿洲边缘
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金露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
亚高寒草甸
坡向
金露梅
空间格局
空间关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皋兰老虎台红砂种群在不同坡向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
来源期刊 干旱区地理 学科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红砂种群 龄级结构 点格局 坡向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与土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9-1367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118/j.issn.1000-6060.2019.06.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旻霞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61 599 13.0 22.0
2 南笑宁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2 5 2.0 2.0
3 夏素娟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3 6 2.0 2.0
4 蒋晓轩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1 5 2.0 2.0
5 李全弟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6)
共引文献  (509)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2(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3(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4(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6(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高原
红砂种群
龄级结构
点格局
坡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地理
双月刊
1000-6060
65-1103/X
大16开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4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48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