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田间产量测定是小麦科研、生产、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提高小麦田间理论测产的准确度,表征田间群体结构、个体生产性能情况,利用固定-随机取样理论测产法,对2016-2017年度安徽省舒城县42个小麦品种进行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比较.结果 表明:1)42个品种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612**),理论产量与实收测产系数比值变幅为0.6~1.4,变异系数为16.12%,均值为1.04,平均收获符合度为96.11%.2)品种间千粒重变幅为33.48~44.31 9,变异系数为6.46%,每667 m2有效穗变幅为14.46万~44.39万,变异系数为22.61%,穗粒数变幅为22.12~44.08个,变异系数为13.34%,单稳重变幅为0.87~1.81 9,变异系数为14.95%.3)单位面积有效穗能综合反映品种内群体均匀度和表征个体生产能力.42个品种单个品种有效穗变异系数为3.60%~23.93%,田间种植个体均匀度最好的品种为苏麦9号,个体差异最大的品种为镇麦168.4)单穗重是衡量小麦个体生产能力和整齐度的指标,42个品种单个品种单穗重变异系数变幅为2.17%~20.46%,单穗均匀度较好品种为苏麦9号,整齐度最差的品种为镇麦168.
推荐文章
小麦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
管理
方法
感应透热坯料温度均匀度测定的研究和实践
感应透热
坯料温度均匀度
测定
研究
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算法研究
纱线条干均匀度
平滑滤波
均匀性度量
模板滤波
群落均匀度分形分析
群落均匀度
物种丰富度
有效物种丰富度
分形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小麦田间产量和均匀度的测量方;初
来源期刊 耕作与栽培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理论测产 实际测产 均匀度 群体 随机-固定取样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良种良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388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建来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44 429 11.0 19.0
2 刘泽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8 71 5.0 8.0
3 何贤芳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4 56 4.0 7.0
4 赵莉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50 262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理论测产
实际测产
均匀度
群体
随机-固定取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耕作与栽培
双月刊
1008-2239
52-1065/S
大16开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66-2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6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0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