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检测技术检测河北鼠疫监测工作中腐败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细菌培养、胶体金免疫试纸条(GICA)、反向血凝试验(R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共5种检测技术对255份鼠脏器材料(肝脾混合物)新鲜时和腐败后分别进行检测,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细菌培养对新鲜标本检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材料腐败后,鼠疫菌培养检出受限,敏感性仅为16.7%,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标本腐败对胶体金免疫层析、反相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影响较小,经卡方检验,P值均远远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菌培养受材料腐败的影响很大,但它是唯一能得到纯菌的方法;抗原检测方法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操作最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受材料腐败的影响较小,可列为监测中筛选阳性标本的首选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基于分子水平的检测,受材料腐败的影响很小.在实际监测工作中,要联合运用细菌培养,抗原检测和基因检测,以提高鼠疫菌的检出率.
推荐文章
鼠疫菌素的克隆表达与活性分析
鼠疫菌素
克隆
原核表达
抑菌活性
胶体金技术在鼠疫监测中的应用
胶体金
鼠疫
监测
免疫层析
甘孜县鼠疫调查现状分析
鼠疫
自然疫源地
监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常用技术检测河北鼠疫腐败材料的效果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鼠疫 检测技术 监测 腐败材料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媒介监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史献明 74 162 7.0 9.0
2 刘合智 44 119 7.0 9.0
3 杨晓燕 13 2 1.0 1.0
4 胡乐乐 15 15 2.0 3.0
5 王海峰 30 53 5.0 6.0
6 杜国义 62 113 7.0 8.0
7 闫东 27 11 2.0 2.0
8 白雪薇 17 23 3.0 4.0
9 陈永明 17 6 1.0 2.0
10 周松 20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鼠疫
检测技术
监测
腐败材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双月刊
1671-2781
32-1637/R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28-308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7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020
论文1v1指导